布奇微微睁开眼看到的是孩子在望向他,四周的东西他都看不到,唯有阳光,孩子的脸和孩子手上那张美好的明信片。他应该感到欣慰,自己的愿望有人传承。
如果一个人死了,一个懂自己的人为自己留恋那也算得上唯一的欣慰了,或许这样才不算孤独。我一向认为死亡最大的恐惧就是走向了孤独。
孩子是唯一懂布奇的人,变懂这个过程就是坐着穿梭机通往北部仙境的末路狂欢,属于男人~
布奇教孩子把枪指向真正的坏人,
1-指向伤害妈妈的人
2-指向伤害朋友的人(黑人兄弟的爷爷)
布奇让孩子认知乐趣
他以绑架给菲利普带来自由和从未体验过的父爱。这应该也是菲利浦最后仍会选择跑向他,再次拥抱他的理由吧。不是父子但又胜似父子的感情在结尾的升华直接潸然泪下,可见真诚的感情永远都是打动人心的。影片中他说他们俩很像,是两个英俊的恶魔,都爱喝可乐,都有个不好的爸爸。因为自己没有完美的父爱,所以想给你最好的父爱的体验。
以下是转来的两篇:
-------------------一与电影同行 与完美擦肩------
镜头一:越狱犯的闯入打破了清教徒家庭平静得没有生气的生活。布奇让菲利普捡起地上的枪,瞄准自己。“Perfect!”,布奇对菲利普说,来自暴徒的,出乎意料的肯定与赞美。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整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完美”。
镜头二:市政厅外,一个小官员聒噪地在瑞德面前炫耀着州长竞选车的设备精良,最后他说道:“完美!”,夸张,自满,琐碎,蝇头苟利。
镜头三:在竞选车上,由于瑞德的天马行空,现在它摇身一变成了一辆滑稽的追捕车。人们在讨论着如何设置路障,这里有一段颇为耐人寻味的对白:“在完美世界,我们才能手牵手地把他们(布奇和他的同伴)围住。”“在完美世界,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言语的对峙之间,留下的是沉默的空白,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
镜头四:在取名为“FRIENDLY”的商店里,店员的脸上挂着牵强僵硬的微笑,面对试戴墨镜的布奇,她用甜的发腻的声音赞叹:“Perfect”,讽刺,“完美”在这里沦为世俗和廉价
看了很多影评,说人性,说犯罪,还是没有写到东木要表达的主题,这是儿子与父亲的对话。
布奇有着一个悲惨的童年,他是作为妓女的母亲与嫖客的儿子,生长的环境是妓院,8岁那年见到母亲被欺负,杀死了欺负母亲的人(类似那起引起社会轰动的案件,于欢案,儿子杀死了欺辱母亲的人),想想此时布奇的内心——无助、孤独、愤怒,多么希望身边有一个父亲,而小菲利浦也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从小被母亲严加管教,缺少父爱,布奇会在菲利普身上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照顾有加,甚至作为一个罪犯,一生中只杀了两个人
【完美的世界】劳拉·邓恩出演,我不是个好人,但也没有那么糟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guminnc.cn/news/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