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的五星是我个人对整个剧的评分。影评评价选了个中间的“还行”是因为我不认为这是一部能被天朝大众所广泛接纳的剧。
由于没有中文字幕所以我可以不分神去看字幕而全身心集中到剧中人物的表情变化里面去。整个剧非常阴暗凝重,仿佛没有让人能大口喘气的机会。冈田君和爱菜酱的标志性阳光笑容也没有给剧带来半点温暖。
虽然丢脸但我承认自己也缺乏常识,比如不清楚血液吞进肚子里会不会感染,比如不清楚最后修哉为什么会流鼻血。但接受一样事物必然需要去伪存真,我能感受到悠子对少年法极大的愤慨,能感受到修哉对母亲近乎偏执的索求,能感受到直树对于有人认同时的欣喜和遭到其背叛后的双倍恼怒,能感受到学生们借助不明真相的新班主任一起装疯卖傻时的洒脱,等等,还有很多。我们无法说这些情绪不应该有,但也不能说它们的存在就是理所应当。也许作者就是想向我们表述这些现实中确实存在的重重的矛盾。更或者,我个人(偏执的)观点,本剧传达给我了一个轮回的概念。
比如悠子没有给爱美买的东西,最后害死了爱美
人之初,性本惡。帶著純真懵懂的邪惡往往最觸目驚心。
諷刺的是,作惡之人可能連自己為什麼這樣做都不知道,或者帶著自以為是的原因,任由本性而為。
沒人告訴過我殺人是錯誤的。
越是年幼,越是對生命缺乏敬畏感。而不珍惜生命,對人對己都是如此,對這類人,輕易取走他們的生命也沒有什麼懲戒意義。這個責任,應該由給予他們生命的人負。
無論a的媽媽是否真的死了,這個懲戒都足夠刻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不配做父母,從未意識到這擔負著從初始引導一條生命的重責。造就惡魔者,自食其果。
人类似乎有种本能,把一切看起来没有伤害没有痛苦没有流血没有哭泣的事情当做一种平和,即使隐隐感觉到了对方内心的悲伤,如果没有人求救,也就假装着幸福,仅仅为了表面的平和。不去碰触所以就不会失控,不去询问就不会发生什么,但是这些阴郁的种子仅仅是埋藏在漆黑的土壤深处,有天,总有那么一天,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为了养育孩子,修哉的妈妈结束了自己的科研生涯,擅自把这些自己的决定加在了修哉的身上。“为了你,我放弃了怎样怎样的前途,因此你应该要多么的感激我啊。”这样的情感。但是,这些明明是自己的选择不是么?离开的时候,修哉没有大哭大闹,甚至趁着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追上前,就快步的离开。她所想的是:这个孩子不在我的身边一定会更加的幸福吧。但是,这难道不是自己甩掉了烂摊子的借口么?
修哉的爸爸和新的妻子开始了新生活,我甚至不怀疑他们把修哉搬到仓库去,怀有的是某种童话故事里才有的后母的残忍和凶恶,但是比这个更可怕的是:我这个不聪明的爸爸没法给这个聪明的孩子更多,我只能过这样平凡的生活,这样是为了这个孩子好。
日本导演中岛哲也虽不高产,但却有两部作品进入TOP250,一部是被无数影迷捧在手心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另一部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告白》,两部作品虽差别巨大,但却都具有浓烈的“愿望”,松子在临死之前仍在付出爱、期待爱,森口老师则将复仇之火燃烧到最后一秒,她们一样的彻底,也同样的令人感到彻骨的冷。
中岛哲也的《告白》是一部关于复仇母题的作品,但它又以“变式”区别于其它亲情类复仇作品:第一,把复仇者和原因直接告知观众,这是大胆的行为,因为它会降低观影的趣味性
“告白”还孩子一片蔚蓝吧 (一波n折的教育片)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guminnc.cn/news/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