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对于同一件事的记忆应该会有出入吧?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欲望,有不同的价值观,故而在复述时会自主或不自主的代入个人情感,从而“改变”事情发生的轨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吧。那么事情的真相真的存在吗?我想所谓的真相应该是综合一切可以收集到的当事人和旁观者的论调,总结出来的最符合逻辑,最拟合大众口吻的“故事”吧。没看过罗生门,但这种不同视角的手法去展现故事情节的方式,我在其他影片中有幸见到过,我很喜欢~
《最后的决斗》用的是罗生门式的结构,但不是罗生门一样的故事,三个角度叙述的对比是为了让观众看到女性被强奸这一客观事实在“受害者”、“受害者的丈夫”、“强奸犯”三者的意识中是如何呈现的。这也是对现世发生的任何一个强奸案为何会出现“反转又反转”、“受害者有罪”的解释。在第三章女主玛格丽特的叙述上明确的标出了“真相”一词。这部电影在把控和阐述大环境,即男权、神权、封建制度是极其准确、辛辣和直白,这在中国电影中很难看到。在这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一个聪慧、强大的女性,她有学识
电影从决斗开场,直接切题这是一场关于生死的决斗,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转入一个三角度的叙事,为这场决斗起因阐述真相。随后的真相出现在每个篇章的开篇中,呈现在后续每一帧的画面中,分角度的叙事让这个真相真切而又迷离。观众伴随着三个角色看着不同角度的真相,感受着不同视角下真相的样子,不过在最后一篇章玛格丽特的真相中,导演用标注“真相”二字的一帧画面在告诉观众,一个不仅是玛格丽特的真相,还是真实真相的事实。由此这部电影,虽然前几乎2/3的篇幅是男性视角
【最后的决斗】看过电影看评论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guminnc.cn/news/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