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蓝调

生为蓝调

生于蓝调,生而为蓝,生而忧郁

高清在线观看

年代:2015 

首映:2015-09-13(多伦多电影节) / 2016-03-25(美国)

时长:97分钟

语言:英语

观看量:4839

豆瓣:7.6

更新:2024-05-07 06:03

剧情:
展开
线路F1

预告片

图集

  • 生为蓝调 图1
  • 生为蓝调 图2
  • 生为蓝调 图3
  • 生为蓝调 图4
  • 生为蓝调 图5
  • 生为蓝调 图6
  • 生为蓝调 图7
  • 生为蓝调 图8
  • 生为蓝调 图9
  • 生为蓝调 图10

影说

“生为蓝调”我们为何而生?

生为蓝调。
我不懂为什么叫这么一个片名:“生为蓝调”。好像为了天赋,吸毒也是顺理成章的一样。
之前许多天才传记都带有魔幻色彩,比如说丘吉尔吸毒、希特勒是好学生,带给人们“天才必须带点与众不同”。这种感觉就像前两天开会,我说“领导喝得醉醺醺出席重要学术活动怕是要成为某高校的传统”,然后学弟评论“闻一多讲楚辞之前也要喝酒”。我是这么回复的,喝得人很多,能成为闻一多的人很少。
似乎公众总喜欢把天才和瑕疵二者的关系颠倒。不是因为恶习成为了天才,是因为天才

伊桑霍克已经年老色衰了
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chet baker也漂亮不到哪儿去。
好莱坞的调调,其实早已经脱离了那种阿三式的唱唱跳跳、大团圆结局的模式。这些年和音乐有关的电影,音乐在其中已经不是一个主题,而是成了一种线索、一种背景,电影主要的目的是言志在先,仿佛音乐这种最摸不清搞不透的东西你弄明白了之后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无往不利一样。
但,就音乐来讲,所谓的努力,永远都拍在天份之后,而美国电影中努力即可征服音乐的这个倾向很有可能是崇尚精英主义制作模板的缘故。不如《爆裂鼓手》里面的这对师生,身上就那么点儿日本人的劲头儿。又比如《醉乡民谣》,整个就是自怨自艾的民谣歌手生活。这样的电影看起来赏心悦目,但最后怎么也体会不到音乐的美。
幸好《生为蓝调》不是这样。没有那些为了政治正确而美化现实经历的修正,也没有对现实过度的渲染夸张。整片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或者可以营造出来的那种戏剧冲突,chet baker没落时期的生活搬上了荧幕。相对于自己参与拍摄但又没看过的纪录片

“你喜欢Chet Baker吗?”
村上春树曾说:Chet Baker的音乐里,有一种决不含糊的青春气息……含有只有他的音色和乐句才能够传达的胸中疼痛和心象风景。
他的乐声柔软且绵长,好像亘古的号角,至今每座大都市的迷乱夜色中,仍然带着他的余光。
伊桑·霍克在“Born to Be Blue”里,褪去了桀骜自由的气息,他轻佻地勾引,帅气的面孔,温柔的嗓音,忧郁又充满毁灭性的气质。在Chet Baker的音乐面前,坠入爱河实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他因为一个漂亮女人重生

There are two melting points.
One is when he is singing for Jane My Funny Valentine
Chet:
My funny valentine my dear Jane,
you are my fun,
and my valentine.
All the love letters are in this song ,
and are also in my eyes.
The air conveys my love to you,
as long as you can breathe,
as long as your eyes can see,
all this gives me to thy.
One is when Jane knew the relapse after seeing his touch of face. Disappointment writes on her face.
Jane:
It's him.
My love oh my love.
I have to leave this you.
My heart shatters when that touch happens.
Farewell.

念初中时第一次听爵士,就是Chet 的My funny valentine, 被慵懒的声线和小号吸引。
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要找爵士的曲子不容易,Chet的曲子一首首的扒拉,曾经还拿Summertime 做铃声。
后来在传记里看到他终归失意,漏风的门牙吹小号。那年去世,我出生。
想到大学的第一次唱歌比赛,我唱了那首My funny valentine, 我唱的云里雾里,大家也听的云里雾里。
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回忆。
PS:到现在爵士还没算入门,听到Armstrong或Nat King Cole还会傻笑。
买的巴哈的小号,会定期拿出来上油,可到现在,号嘴都没吹响过。

在my funny valentine的音符中,缓缓敲击出每个字,仿佛每个字也带有了一丝慵懒与诗意。
最近看了两部关于音乐的电影,一部抖森的I saw the light,一部伊桑霍克的born to be blue。
同为2015年上映的关于音乐诗人的电影,和country的明快比起来,还是更偏爱天生忧郁的jazz。
伟大的艺术份子最好的伴侣总少不了酒精、女人、落日海滩和让人灵感迸发的heroin。如果不是因为酗酒无度和对毒品的依赖,我想这些伟大的人类应该可以活很久,他们对某一种事物忘我的专注的过程本身就是无比幸福的,忘我所产生的快感足以杀死很多坏细胞,可惜这种忘我又往往需要足以致死的物质的刺激,于是他们早早离开人世,留给世人遗憾的同时也留下了永恒的经典,让人回味悠长。
对伊桑霍克总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从他年轻时和Julie Delpy演的爱在三部曲,再到这部born to be blue,让人不禁感叹岁月是赐予男人最好的礼物。他所扮演的Chet Baker永远梳着一丝不苟的油头,演奏时充满专注又忧郁的眼光,以及每次演奏完毕由于假牙的缘故而错动嘴唇和一成不变的抹嘴的动作

“生为蓝调”我们为何而生?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guminnc.cn/news/12477.html

展开

青苹果精选

爵士灵魂
6.62015年美国传记
蓝调传奇
8.12008年美国传记
灵魂歌王
8.42004年美国传记
午夜旋律
8.01986年美国音乐
让我们一起迷失
8.91988年美国音乐
激乐人心
7.22014年美国传记
醉乡民谣
8.12013年法国音乐
我不在那儿
7.92007年加拿大传记
洛瑞太太和她的儿子
7.42019年英国历史
波西米亚狂想曲
8.62018年美国扣人心弦

热点在线

TOP榜

影院推荐